首页
 
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CBD商务外环路25号王鼎国际大厦1001室
0371-86030739
0371-69337675
henanlca@163.com
450046

上市公司之窗

多氟多——人才成长之路

时间:2019-01-07

同企业一起成长,是多氟多的人才理念。

春风化雨,万物生长。从1999年到2019年,二十年沧海桑田,在多氟多,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国家“863”计划、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工业强基工程……近二十个国家级项目,一个项目就是一所大学校,多氟多的蓬勃发展使企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造就了一大批人才的茁壮成长。

      我们来看下河南省职称申报的评定通过率:2018年,全省正高级工程师通过率66%,多氟多正高级工程师通过率100%;全省高级工程师通过率58%,多氟多高级工程师通过率83%;国务院特殊津贴和省政府津贴的申报同样是竞争激烈,多氟多目前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3人,省政府津贴2人,通过率100%。

      近年来,多氟多着力铺就了一条广大员工职称晋升的绿色通道,让广大员工在努力工作的同时,也获得职业资格的认可,对自身未来的职业生涯充满希望和期待,同时,也促进了员工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打开通道  搭好平台

      多氟多董事长李世江认为:企业对人才最大的好,就是创造条件造就人才,舍得投入培养人才,以足够大的肚量和胸怀,放开手脚使用人才,使员工在一个很高的平台上工作,让各类人才在实践中锻炼、在岗位中成长,造就一大批适应不同岗位的人才梯队,使想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的人有创业机会、有用武之地、有发展空间。

      多氟多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始终努力为职工的成长和晋升创造条件、搭建平台。2005年——2015年,多氟多先后与焦作大学、河南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高等院校开展校企合作,以学历补贴的方式鼓励所有一线员工拿到大专文凭,要求所有管理人员要具有本科文凭。不学习就会落伍,在岗学习深造在多氟多形成了热潮和风尚,通过校企合作、在岗学习等多种形式,有七百余人次拿到了大专文凭,四百余人次拿到了本科文凭。一名干了二十年的一线老员工感慨地说,“我是个初中生,干了一辈子,成了个大学生,圆了我的大学梦。”

      2015年,多氟多从领导班子抓起,要求50%的领导班子成员(副总以上)三年内拿到高级职称。公司领导在完成业绩指标的同时,业余时间带头充电、努力学习。2018年,16名高管分别拿到了高级经济师、高级工程师、高级会计师等高级职称证,学习深造完成率100%。

      2017年,公司创造条件成立了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化工专业中级职称评审委员会,成为河南省第4家企业职称评委会,目前已评审通过了八十余名中级工程师。2018年,李世江再次提出,顺应时代发展,创新人才工作环境,高效推进项目建设。多氟多加大力度进行科研、技能两大平台建设,相继建立“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河南省技能大师工作室”,两大平台对外协同、对内培育,使公司科研队伍的成长有了更优良的环境和更灵活的组织形式,成为企业人才成长的活力之源。

      

      注重实干  倾斜一线

      多氟多的人才晋升注重业绩和成果。比如,多氟多工程中心主任韩建军申报高级工程师,仅有一个大专文凭,然而他却获得了非常难得的破格机会。为什么?因为在多氟多氟化盐产业兼并重组的过程中,韩建军在项目建设、工艺落地中扎根一线,发挥出了实实在在的作用。多氟多并购的甘肃白银和盈氟金和两个国有企业在实施技术改造后都由亏损转变为盈利。韩建军的优势就是在多氟多钻研氟化工工艺二十年,他所掌握的技术能落地、能结果,应用于实践后真真切切带来了经济效益。

      闫春生,一个扎根一线的技术员,他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获得者,被评定为正高级工程师和省级技能大师、省级技术能手,享受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他是伴随六氟磷酸锂的研发而成长起来的。从200克、200吨、2000吨到产销量世界第一,每走一步他都参与其中,也收获了大量“一手”的实践经验。2017年,多氟多高纯晶体六氟磷酸锂项目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注重实绩、业绩、成果”的破格自然也青睐于他。

      多氟多的人才大多归属于实用人才,来自一线,来自实践,来自创新,有真才实干,能创造价值。这些基层人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是先锋、是干将,是实实在在的工艺改革者、项目实施者和产业化落地人。

      

      项目出人才  人才促创新

      在多氟多的发展历程中,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项目多、课题多、专利多、主持制修订的标准多。多氟多的项目建设大多是自己设计、自己施工,建成了一系列国际领先的氟化工材料生产线,不仅实现了企业效益增长,同时还锻炼了队伍,培养了人才。作为一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由国债项目“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为起点,二十年来,多氟多走了一条“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的技术路线,主持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九十余项,申报专利三百余项且大多数产业化,成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公司和中科院过程所、清华大学等众多高校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一批优质项目的陆续落地,造就了多氟多创新发展、干事创业的大平台,也为公司造就了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技术人才和行业领军人才3人、5位教授级高工、享受河南省政府津贴人才2人,高级工程师31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河南省级技术能手2人及一大批科研技术精英。人才成长如雨后春笋,并不断向上突破。

      多氟多的人才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文化程度不高,但敢作敢为、敢打敢拼、埋头苦干,他们毕业于“多氟多大学”,遇上了好的时代。另一类是引进的新能源领域的精英和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他们有最新的知识,理论上有高度、有深度,推动着智能化发展的浪潮。这两类人才结合在一起,开创着前所未有的新事业,要制造出世界上最好的产品,要做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好的企业。

      

      人才同企业一起成长

      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站在企业发展的新起点,公司要结合发展战略及规划,进一步畅通公司人才晋升通道。一是要依托科研项目和重点工程,形成行业领军人才、核心技术研发人才、高技能人才衔接有序、梯次配备的合理结构。二是要重视基层人才,营造有利于人才在基层发展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引导人才在基层安心工作、大胆实践、发挥作用。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新时代,新景象,多氟多“从氟化工出发,向新能源进军”的发展战略正在为人才成长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人才与企业一起成长,追逐共同的梦想。

 
 

 

(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市公司之窗】旨在服务上市公司、服务日常监管、服务资本市场,给各会员单位一个客观的、常态化、有公信力的展示平台,给社会公众一个真实的上市公司,全方位综合展示河南上市公司的群体风貌。欢迎广大上市公司会员提供素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