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内配:从“赶上时代”到“走上巅峰”
2018年12月13日,首届“铁肩奖”商用车及零部件年度人物评选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中原内配董事长薛德龙先生作为行业领军人物,荣膺首届“铁肩奖”零部件年度人物,接受行业致敬。
中原内配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薛德龙,评审会给出的获奖理由是:放眼全球、精耕细作,实现多元化发展。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奋勇向前的力量。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国际分工开始由“产业间分工”向“产业内分工”转换,全球工业化进入产业内分工的新阶段,中原内配以董事长薛德龙为首的领导班子深刻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要在专业化条件下做大做强,必须扩大开放,走国际化道路,在中原内配的技术水平、产品质量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情况下,开放引进,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捷径。从2001年开始,中原内配开始强力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主动融入全球市场淬火历练,康明斯、福特、通用、克莱斯勒、奔驰、沃尔沃,一个个世界级的客户,给中原内配带来了颠覆性的思想革命和技术革命。
一战成名,突破行业材料技术难题
2002年,中原内配与东风康明斯合作一年之后,康明斯需要的缸套用的材质是独特的“贝氏体”(国内研发一片空白),而国内当时生产气缸套所用的材料是硼铸铁。中原内配毅然进行研制并通过欧洲权威机构的鉴定。此举不仅为配套的东风康明斯降低了成本,更使得东风康明斯扭亏为盈,提升了与康明斯的合作地位,同时,中原内配还为自己保留了合理的利润。取得这样的成功不仅极大提升了中原内配的产品质量,还为产品进入其他国际市场积累了宝贵经验,铺平了国际化发展道路。
与竞争对手合作,加速技术进步
2005年,中原内配与欧洲最大的气缸套制造商英国吉凯恩的合作,堪称经典之作。面对英国GKN集团抛出的橄榄枝,中原内配在股权、人员、资源、市场等方面展现了最开放的胸怀,与英方合资组建了河南中原吉凯恩气缸套有限公司,进一步延伸了中原内配的产业链和市场链,成功实现了拓展欧美市场的战略布局。随后,福特、克莱斯勒、通用等国际知名企业纷纷登门造访,锡柴、重汽、玉柴等重机产品供货比例不断提高。目前,中原内配在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10%以上,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40%。
经过多年来与国际企业的合作,中原内配与客户建立了充分的信任。中原内配通过在北美、欧洲等地全球化的研发平台,能够第一时间得到这些企业下一代发动机的核心数据,这样就有足够的时间在国内进行研发,从而不断契合国外主流汽车企业的发展步伐。在每年的国际互访中,美国通用、福特、康明斯等公司都要对董事长薛德龙重复着一句话:薛先生,你的缸套做得很好,能不能再研发其他核心零件供给我们?
创新,决定未来
中原内配坚持把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把资金大量投入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中,并且先后组建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气缸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科研平台,持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先后建设了北美、欧洲、俄罗斯三大海外研发中心,实现从过去零散的技术合作向开放式创新、整合全球技术资源转变;成为少有的能够与国际知名发动机制造企业同步设计、同步研发、同步批产的气缸套生产企业,为跨领域产业合作提供了空间。
强力实施以“三大战略”为主体的多元化布局
中原内配集团坚持以汽车产业为核心,在深耕主业的同时,积极推进战略转型升级,围绕新能源、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等高新技术领域和新兴行业,不断延伸产业链,进行“三大战略”的完整布局。目前,南京飞燕、安徽公司、上海汽车电子、轴瓦公司、鼎锐科技、智能装备、中原智信、灵动飞扬、北美公司、欧洲公司、俄罗斯公司等全球化多点布局初步完成。
中原内配因为这四十年的历史机遇,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县域小厂,到拥有14家全资、控股子公司的上市公司;从一年一个亿的高速度发展,到不断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从中原内配“制”造到中原内配“创”造,再到中原内配“智”造;从当初立下“做专铸强,持续发展,打造世界知名品牌”的初心到实现“世界第一”的梦想。所有这一切都应归功于改革开放的好政策,中原内配必须倍加珍惜。
40年,中原内配和中国改革开放进程始终保持同频共振。新时代,新征程,面向更加精彩的未来,中原内配将以创新的姿态、创新的模式、创业的心态,全面塑造企业新形象,全力冲刺百亿级企业目标,倾力打造全球化、世界级的企业集团。
【上市公司之窗】旨在服务上市公司、服务日常监管、服务资本市场,给各会员单位一个客观的、常态化、有公信力的展示平台,给社会公众一个真实的上市公司,全方位综合展示河南上市公司的群体风貌。欢迎广大上市公司会员提供素材!